当前位置:主页 > 板界动态 > 国内新闻 >

访谈中国纸媒(番外篇)丨国内滑板拓荒者高原先生,以及《翱骊通

时间:2020-05-09 21:58 来源:未知 作者:JohnnyHsu 点击:

继早前对中国目前唯二的滑板纸媒 《WHATS UP》《Wangdering》的采访之后,相对各位纸媒的生存状况有新的了解。

 

而今期的番外篇,我们将时间调回至滑板文化进入国内的初期,关于这一部分历史,相信你或多或少都会从前辈处听到关于 美国滑板品牌 POWELL 开拓国内滑板市场、在秦皇岛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滑板比赛等故事。









这当中的契机,少不了今期采访的主角高原先生,也就是众多早期滑手熟知的卡尔高 Karl Gao;同时其作为国内首本滑板杂志的《翱骊通讯》,甚至在前互联网时代,在中国的滑手群体间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关于高原先生,1986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他,与 POWELL 滑板创始人 George Powell 其实是同为校友,有着微妙的缘分。

 

1990年 POWELL 滑板计划进入中国,适逢高原先生毕业回国的期间,他便向 GeorgPowell 自荐,成为中国第一个 POWELL 滑板的销售经理



后来 POWELL 滑板在中国的分公司成立起来,每个在 POWELL 买过滑板的滑手都会留下通讯地址。

 

也借着这份列表,高原先生每个月都会给会员滑手寄去一张 A4 纸大小的黑白印刷小报:《翱骊通讯》



不同如今印刷精美、排版讲究的印刷品,早期全黑白甚至部分有点印刷模糊的《翱骊通讯》,却成为几乎是当时一众滑手了解滑板资讯、入手滑板装备的唯一渠道。

 

在1994年,高原先生通过《翱骊通讯》发布了秦皇岛全国第一届滑板赛事的公告,更有白骨队职业滑手 Steve Caballero 和 Danny Wainwright 去到现场。

 

在当时通讯尚不发达的国内,亲眼看到国外职业滑手更是不可多得,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一下子让国内滑手纷纷动身前往秦皇岛。

 

最后从1994-1999年期间五年的比赛,因《翱骊通讯》而聚在一起的滑手包括了袁飞、田军、陈龙、肖遥、贺艺、张杰、车霖等第一批国内滑手。











秦皇岛之后,第一代滑板人开始以经营滑板店、开设滑板网站、拍摄滑板视频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推动中国滑板的前进。

 

而随着千禧年的临近,互联网新兴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转变,《翱骊通讯》和秦皇岛比赛亦几乎同时在2000年停办,留给国内首批滑手一段印象深刻的青春岁月。



面对国内如今滑板文化多样发展、滑板公园林立的环境,与90年代初期滑板刚进入中国时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而在下方的对高原先生的访问中,我们不仅能了解早期国内滑板环境,以及开创《翱骊通讯》的契机,还有关于秦皇岛的首届比赛的各种细节:


描述下90年代初期国内的滑板环境
“我第一次在国内玩滑板是在北京,”高原先生回忆说,“1989年7月,天安门前不允许行人通过,但车辆可以。当我蹬着 Powell 的滑板悠然飘过天安门前时,值勤的哨兵向我露出了亲切的微笑。”
 
第二年四月他又回到国内,在秦皇岛开发区注册了美国独资公司 POWELL GOLDEN DRAGON。


那时国内滑板环境应该说是鸿蒙初开,个别城市有一些初级爱好者,比如北京,在公主坟广场就有一些人,使用非常简陋的玩具滑板,哗哗作响没有反弹的轮子载着那些自寻其乐的少年转来转去,但是离不开地面。
 
那时的中国,国际交往远不如今天,国外的有关滑板方面的信息也不多。比如说,电视台体育频道很少有播出和滑板有关节目,第一次的七集滑板系列就是高先生联系中央台促成的,代价是给体育组每人一块滑板。


至于场地,是根本没有什么 Skate Park 的,都是街头巷尾,因陋就简的场所。装备呢,国内开始有一些小厂家生产一些简易玩具滑板。
 
第一批高质量的进口滑板是90年 POWELL 从美国运来的第一批集装箱滑板,当时还阴差阳错地运到了青岛,又派人从陆路把集装箱从青岛拉到秦皇岛。当时也不认识袁飞,否则就处理给他好了,当时他可能是在上初中吧。



和他一样,当时中国第一批忠诚的滑板爱好者们正在酝酿破土而出。本来第一次全国比赛是和国家体委联系好、签了合同的,准备在北京举办,为此我们当时花费六万多人民币在北京木材厂定制一整套障碍物器材,都是水曲柳框架的。
 
遗憾的是当时体委并未有执行合同,我们的器材在北京木材厂存放一年多,最后雇佣多辆卡车拉到秦皇岛,在1994年秦皇岛首届全国比赛时派上了用场。



当时进入《翱骊通讯》的契机是?
当时滑友们想了解滑板,交流经验和联系情感的愿望是非常迫切的,而做到这一点,在前互联网时代,这是很不容易的。

 

高先生恰好出国前原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新华社培养的英文记者,又曾在北京的「中国日报」做过一年编辑兼记者,因此过渡到《翱骊通讯》也是顺其自然。



《翱骊通讯》具体的运营流程,当初会意识到这是一项创举吗?
互联网还要有七八年才出现,微信还要再过二十多年,因此当时只能采取这种比较原始的方式,当时最繁琐的事是在数百份信封上写地址和粘邮票。

 

而且人们似乎不像现在人们的想法多,急于发财致富的欲望也不那么强烈,精心设计什么市场营销更谈不上,就是随心所欲,大家都玩个痛快就行。



当中获得过最大成就是?

当时大家对《翱骊通讯》都很喜欢,投稿踊跃,我们编起来也比较顺手,每次都很上心,感觉有一份责任在上面。至于多大成就,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能把全国滑板爱好者联合起来,应该算是成就吧。
 
当时美国 POWELL 公司总部由于受到经济衰退影响,没有给我们任何经济支持,甚至连高先生的工资都停发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连续举办六次全国性比赛,两次邀请美国白骨队成员来访,几乎把经营收入都用在了推广这项运动上面。这一点儿,应该是最大的成就吧。



《翱骊通讯》最终淡出国内滑板圈视野,是因为哪些因素,会抱有遗憾吗?
《翱骊通讯》和秦皇岛比赛几乎是同时在2000年停办的。当时美国总部由于受市场周期和经济衰退影响,申请了破产重组。我们这边儿好像也是进入了低潮,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我们这波前浪摔碎在沙滩上,才有你们这后一波,乘互联网的新风,成为弄潮儿。遗憾总是有的,但也说不清楚,毕竟任何事物都要受天时地利人和的制约,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90年代初的国内滑板文化与现在相比,哪一点令你最感慨?
感觉九十年代的滑板文化,滑手自由、自然的向往,或是对文化的追求中都有其质朴和纯真的部分;
 
如今滑板文化经过发展,亦开始登上奥运的国际竞技台,商业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普及性和多样化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经历过滑板在中国萌芽并迅速发展的时期,《翱骊通讯》即使早已不再运营,但作为时代的见证,许多早期滑手谈起它,脑海依旧浮现不少美好回忆。



而这种独特的情愫,通过高原先生的助理,《翱骊通讯》当时的主任张朝晖女士的一番话,显得更为贴切:

 

“我当时非常享受跟大家沟通这种感觉,不认为只是在工作。到现在为止还是觉得这样,多年不见你们,再次相见还是觉得很亲的人。

 

那时候没有微信朋友圈,都是靠写信,打电话的方式联系。经常会有坐火车到秦皇岛买滑板的滑友,都聊得很开心,还是非常怀念以前的时光。”








 
 
 

------分隔线----------------------------

ABOUT US | CONTACT | JOIN US | ADVERTISMENT | SITEMAP

                            www.HEROskate.com Since 2006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927号     粤ICP备 12055094号-1